Carl Von Linne

Carl von Linné, 1775

人類在很早以前就會為了分辨不同的動物而給予名稱。

漢初的《爾雅》把動物分為蟲、魚、鳥、獸4類,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動物分類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採取性狀對比的方法區分物類,如把熱血動物歸為一類,以與冷血動物相區別。他把動物按構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,給人以自然階梯的概念。

而到了近代,一般通稱的蟲魚鳥獸已不能準確的辨識不同的生物,因此,在18世紀,近代分類學誕生了,由卡爾•林奈所著的《自然系統》建立了林奈分類法,確立了現代生物學名是由兩個拉丁單字組成,並發展出〈界、門、綱、目、科、屬、種〉分為七個層次,用來為這世上繁多的生物建立一個有系統的分類法。

界、門、綱、目、科、屬、種

分類系統是階層系統,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:界、門、綱、目、科、屬、種。種(物種)是基本單元,近緣的種歸合為屬,近緣的屬歸合為科,科隸於目,目隸於綱,綱隸於門,門隸於界。

命名法

生物的學名是由兩個拉丁文單字所組成,分別為屬名以及種名,只要在同一個屬之中的生物,必定有相同的屬名,而種名就是每一種生物專屬的名字。

以人類為例子:現代人類的學名為Homo sapiensHomo意味著人屬,其他一樣屬於人屬的有人類的祖先,而sapiens就代表人類種族的名字,意思為有智慧的人。